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快讀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的感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7497
前些日子聽說了這本書,這周去童醫院檢查時,在等叫號的空檔去了金石堂剛好看到這本書放在架上,隨手翻了幾頁,發現這本書有一些論點是與東京大審的印度籍法官「巴爾」的論點相同,當時腦中就有一些想法浮出來,為什麼巴爾的論點會被日本右派所採用呢?我的想法是印度人沒有被日本直接侵略過,沒有很深的介入東亞事務中,甚至日本人對印度獨立運動有幫助,如曾與甘地一起成立國大黨的鮑斯即為一例,鮑斯與日本合作成立自由印度獨立政府參與大東亞會議,20世紀初期至二戰結束與日本或軸心國合作的印度人不只這一位。印度離日本太遠且受英國壓迫,他們感受的是英國等歐美白人對其殖民的屈辱感,東亞國家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狠狠教育這些歐美白人讓印度民族主義者有種正義被伸張的感覺吧。但當時印度文豪泰戈爾遊歷各國,對日本的觀感卻不同於鮑斯等人。


1915年6月泰戈爾寫給英國友人的信中提到:「我幾乎可以確定,日本顗覦印度」「他餓得很,現在正津津有味地咀嚼朝鮮,牙齒以咬住中國,等日本有機會時,印度就會遭殃。」

泰戈爾如此說是因為日本此時以控制了朝鮮並且出兵山東,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他因這些現象擔憂,擔心日本成為「西方的翻版」向海外擴張、殖民將其他國家作為自己的資源搾取地,奴役其他國家,賺取金錢。泰戈爾會有如此語重心長的擔憂是因為日本在日俄戰爭後被當成是反抗西方國家的典範,全世界被帝國主義侵略國家變強大的範本,以國中歷史課本來說,梁啟超等維新派模仿的對象是誰?日本。清末立憲派模仿的對象是誰?日本。孫文等革命派在哪裡成立同盟會?日本。這些改革者、革命家為何會和日本有牽連?因為日本在當時是被當作被殖民國自立自強的典範。所以中國雖有甲午戰敗之恥,但大多數改革措施還是模仿日本。此外,其他許多受到西方侵略的國家也有不少人到日本去,希望學習或是得到援助。如越南的反法殖民民族主義者潘佩珠、潘周楨都曾到過日本,到日本學習或尋求援助。曾暗殺英國印度總督的伯斯也逃亡到日本,並得到日本人的協助。換言之,日本曾經是一個模範,一個被壓迫國家變強的模範。但這模範後來破裂了。

日本甲午戰後在朝鮮設統監府,1910年正式併吞朝鮮成立朝鮮總督府,面對朝鮮人民的反抗,日本以武力鎮壓,1914又藉一次世界大戰侵略山東,1915壓迫中國簽下二十一條,可以說日本已經越來越向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新日本只是西方的翻版」1916年泰戈爾訪日時在日本官方歡迎會上泰戈爾把他的擔憂化為話語向歡迎他的日本總理等人說出。但當時日本人對他說的話並未感到警惕,日本繼續往擴張道路走下去。泰戈爾反諷地說道:「日本已在現代學校上過如何變強的課。課已上完,她肯定喜歡她上過那些課的成果。」。

1929年泰戈爾又至日本,這時他聽到來自日本在朝鮮的殘暴作為,也聽聞日本阻撓中國統一(北伐)的作為。這次泰戈爾直接對日本說「你們已感染歐洲帝國主義的病毒。」泰戈爾此時已對日本失望,決心不再踏入日本。

數年後,泰戈爾的日本老友,野口米次郎,寫信請泰戈爾支持日本侵略中國。野口認為侵華戰爭是為了「亞洲人的亞洲」而打的戰爭,是為了「在亞洲大陸建立偉大的新世界」(和大東亞共榮圈的觀點一樣),泰戈爾反駁,他認為野口眼中的亞洲是「建立在京觀之上」「沒錯,沒有更好的標準盛行於其他任何地方,西方所謂的文明民族正表現出同樣的野蠻。」。1938年泰戈爾更直接說道:「凝望日本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可惜的是在印度同泰戈爾依樣觀察亞洲局勢的人少,許多人仍將日本當成是日俄戰爭時的日本,當成是擊倒西方的模範,一切皆為解放亞洲,然後被今日本右翼拿來說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